心血管疾病與三高已連續25年蟬聯十大死因前三名,許多研究顯示納豆與紅麴能有效維持心血管健康,因此為市面上熱門的議題,但發酵過程中易產生黃麴毒素(Aflatoxin),若沒細心檢驗,消費者可能誤食此類致癌物質。
心血管疾病是心臟病於與血管疾病的總稱,主要以動脈粥狀硬化及高血壓最常見。正常的血管內壁沒有腫塊,管腔暢通。粥狀硬化是指動脈管壁上生成腫塊,由平滑肌細胞、纖維蛋白質、脂肪、細胞殘渣構成,並有程度不一的出血、壞死、鈣化的現象,粥狀硬塊外圍常附有血栓,造成阻塞的情況,亦會血管的壓力增加,也就是高血壓。
近年研究指出納豆及紅麴具有降血脂及膽固醇功效,使得不少報導指出,若要脫離此疾病因子的威脅,除飲食少油膩、平時多運動來消除囤積在身體的壞膽固醇外,亦可以在飲食中添加一些紅麴或是納豆等降血脂的食材,從飲食中來調控膽固醇的代謝。由於紅麴與納豆的特殊功效,讓市面上紅麴及納豆產品多的不可勝數,其功效如下:
- 納豆對身體的三大益處
1.持續性血栓溶解作用
2.降低血壓、膽固醇
3.抗菌作用
- 紅麴對身體的益處
1.降低血脂
2.降低血壓
3.具有抗氧化和強化肝臟功能
雖然納豆和紅麴對身體有許多益處,但發酵過程中易產生黃麴毒素(Aflatoxin),若沒細心檢驗,消費者可能誤食此類致癌物質。
黃麴毒素(Aflatoxin)是由許多麴菌屬(Aspergillus)黴菌所產生的黴菌毒素(mycotoxin)統稱,主要可以分成黃麴毒素B1、B2和G1、G2四大種類,其中B1和B2主要是黃麴菌的代謝產物,而寄生麴菌則會產生包括全部四種的毒素。研究結果顯示,黃麴毒素B1最具致癌性。當麴菌開始生長的時候,就會啟動初級代謝的程序,過程中會消耗磷、氮或一些其他微量元素而產生許多如醋酸鹽類(acetate)、丙二酸鹽(malonate)和丙酮酸(pyruvate)等初級代謝產物,此階段仍沒有或是只有少量黃麴毒素產生;然而一旦養分消耗完畢就會啟動次級代謝過程,進而才會開始生成黃麴毒素。
黃麴毒素的中毒是持續漸進式的,死亡率高。黃麴毒素對身體的影響主要是在肝臟,若誤食含高劑量黃麴毒素的食物會造成肝臟壞死及急性的肝衰竭,爾後隨著病程的發展,有可能會進一步的發展成肝硬化(cirrhosis)或是引發肝癌(hepatic carcinoma)。黃麴毒素進入體內後會去侵害肝臟細胞內核仁的RNA,影響RNA與內質網的製造蛋白功能,最後導致肝細胞的死亡。此外也會造成肝臟出現膽管、結締組織的增生與脂肪變化(fatty change)的病理特徵。沒有任何一種動物可以不受黃麴毒素的危害。對於慢性長期低劑量接受到黃麴毒素危害的就必須要考慮到引發肝癌的高風險性。
紅麴、納豆等健康食品,最近很流行,但是有病還是要就醫服藥,改變生活習慣可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關鍵:
1.三多三少的飲食原則
三多:多食蔬果、全穀類、多食深海魚肉、多大豆蛋白質
三少:少飽和脂肪、少熱量、少鹽
2.多運動
美國的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建議,只要每天進行30分鐘的有氧運動(游泳、慢 跑、快走、騎腳踏車…),就可以常保心血管健康。
3.戒煙
美國心臟協會統計,戒煙能減少50%的心血管死亡率,而戒煙後三年,罹病率就和從未抽煙者相當。
4.自我放鬆、避免壓力
研究顯示:壓力會增加腎上腺素的分泌、升高血壓,也會活化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促使心血管疾病發作。因此,平時應學習緩和自己的情緒、輕鬆面對壓力、經常保持開朗的心情、常說笑話並具有幽默感。
5.定期健康檢查
40歲以上者每年應定期檢查,隨時監測自己的健康狀況。而罹患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患者,至少應每個月追蹤檢查一次,以瞭解病情是否控制良好。
6.多攝取有利於心血管的保健食品
藉由保健食品改善心臟及心血管疾病,必須直接由器質改善心臟的心肌細胞及內皮細胞,才能真正的病理治療預防,目前市面上已有此相關產品,與以往傳統處方藥相較,其醫(病)理及效能均俱突破性創新成果,如維護心肌細胞粒線體結構完整、提升血管壁內皮細胞合成NO濃度、提升心肌細胞粒線體ATP產能、減少心肌細胞及內皮細胞自由基堆積,可謂由裡到外、面面俱到,不僅是減輕心臟負荷,還能提升器質功能。